战地摄影师张崇岫:在长津湖一边躲子弹一边按快门

2021-11-11 13:21:46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二周年纪念》邮票中两枚画面取材于张崇岫的战地摄影

  三卷胶卷拍下真实的“长津湖”

《志愿军出国作战》

《支援前线》

《涉江追击》

《胜利会师》

《中朝两国军队会师在东海岸边》正是邮票第四枚《胜利会师》的画面原型。

张崇岫

宋广学、张雅梅夫妇

  邮票中的党史10

  红邮名片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二周年纪念》邮票

  1952年11月25日,为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2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原邮电部发行《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二周年纪念》邮票1套4枚,邮票内容分别为:一、《志愿军出国作战》,描绘了志愿军步兵和炮兵在出国途中,受到朝鲜老百姓的欢迎和拥护的情景。二、《支援前线》,描绘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后,中国进行了广泛宣传、动员,刚刚获得解放的老百姓纷纷捐款捐物,支援军队作战的情景。三、《涉江追击》,表现志愿军在战斗中涉水追击敌人的情景。四、《胜利会师》,表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会师后的情景。四枚图案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了这场战争的时代特征和伟大意义。

  1958年10月20日,为欢迎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胜利归来,展现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朝鲜人民在战争中以鲜血凝成的友谊,以及祖国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思念之情,原邮电部发行《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归国纪念》邮票1套3枚。2020年10月25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邮票1套1枚,寓意铭记历史、保家卫国、维护和平。

  历史背景:

  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后,美国派兵进驻朝鲜,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镇。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组成,由彭德怀任总司令兼政治委员,并于10月19日开赴朝鲜前线,和金日成领导的朝鲜人民军共同作战。经过五次大规模的战役,中朝军队把美国军队及李承晚军队逼回三八线附近。1951年7月10日,美方同中朝方面进行停战谈判,谈判过程中,战争仍持续不断,直至1953年7月27日,双方才最后签订停战协定。

  1958年2月,中国政府为促进朝鲜和平统一,向中国人民志愿军提出了主动撤出朝鲜的建议。2月2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发表声明,决定于1958年底以前分批全部撤出朝鲜。1958年10月26日新华社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发布撤军公报说:中国人民志愿军完成了祖国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由志愿军总部、3个师和后勤保障部队组成的第三批共7万人,10月25日,全部撤离朝鲜,胜利归国。

  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威和军威,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新中国的安全,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亚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冯秋瑜

  红邮故事

  战地摄影师张崇岫:在长津湖一边躲子弹一边按快门

  2021年10月24日,“亲历抗美援朝——张崇岫战地摄影作品展”在安徽省合肥市当代美术馆举行。今年92岁的张崇岫是安徽文艺战线的“老兵”,71年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战士兼摄影干事。在入朝随军作战的两年多里,张崇岫携带一部相机、几十卷胶卷,拍摄了两千余张战地照片,用一张张布满硝烟的照片表现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留存了人民军队战斗史上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的宝贵影像档案。1952年11月25日,我国首套志愿军邮票《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二周年纪念》发行,全套邮票共计4枚,第一枚《志愿军出国作战》参考了画家邵宇的作品,第二枚《支援前线》取材于王式廓的美术作品,第三枚《涉江追击》、第四枚《胜利会师》的画面均采自张崇岫的摄影作品。

  徒步四五十公里抢拍会师瞬间

  张崇岫是长津湖战役的见证者,更是记录者。70年前,他用一部相机、三卷胶卷记录下了真实的长津湖战役。有摄影作品《抢占制高点》《中朝两国军队会师在东海岸边》等,其中《中朝两国军队会师在东海岸边》反映了1950年寒冬的长津湖战役中,把美军赶出朝鲜咸兴港后,中朝两国军队胜利会师的情形,它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二周年纪念》邮票第四枚《胜利会师》的画面原型。

  张崇岫透露,为了捕捉到这张照片,他是经过提前构思的。“当年解放战争胜利后,苏联有记者来中国拍照片,我跟着学了不少,他们在上海就拍过这种类似‘胜利会师’的镜头。所以,我知道长津湖胜利后,可能会出现这个场景,就专程赶到咸兴港去。”为了拍下这张照片,张崇岫独自一人冒险在雪地里徒步四五十公里,从早上走到下午,才到达咸兴港边,追上了先头部队。“前方路上有什么危险,我也不知道,当时也算是抱着‘有去无回’的决心去的。”张崇岫“胜利会师”的预判没有错。他看见朝鲜人民军海防部队和志愿军第二十军五十九师侦察连迎面而来,双方胜利会师,场景非常热闹。他不顾疲劳,兴奋地为大家拍照,记录下这珍贵而极具历史价值的画面。而这张底片和照片,也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至今70多年过去,回忆长津湖的拍摄,他记忆犹新。“那是我经历的最残酷的一场恶战,太惨烈了,牺牲的人太多了。”张崇岫端着相机穿梭在枪林弹雨中,枪声、爆炸声、战士们冲锋时的喘息声和擒获敌人“缴枪不杀”的喊声都在耳边,拍照片都是一边躲子弹一边按快门。

  “美国鬼子从被包围的柳潭里撤退到下碣隅里时,志愿军一个连队埋伏在敌人经过的马路边,等到敌人经过时,却未听到志愿军的枪炮声。当时师长气坏了,赶到现场一看,埋伏在那里的志愿军,100多人保持着埋伏姿势,枪口向着敌人,都被冻死了;未死的,都和地冻在了一起,爬不起来,师长见状,号啕大哭。这场大战,志愿军冻死冻伤的人数,占部队总数的22%。”

  “哪里响枪,我就往哪凑”

  张崇岫是安徽省巢湖市南乡人,1929年10月出生。时值国家动荡、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在家庭革命情怀的熏染下,1942年,年仅13岁的他就报名参加了新四军七师巢南游击队。1948年,张崇岫被调至东线兵团政治部新闻训练班学习,分配到新华社九兵团分社搞摄影工作。从此,张崇岫开始了他的战地摄影生涯,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一边打仗一边摄影,获“解放奖章”“独立自由奖章”。“我的摄影真正成熟,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尽管枪林弹雨,但经过之前三年解放战争的锻炼,该往哪里走我心里有数,所以很乐观。搞摄影,一要胆子大。我的胆子就很大,哪里响枪,我就往哪凑。只要注意点,子弹是能躲得开的。”

  “我把所有对胜利的渴望,对所有我方参加这场战争战士的尊重、骄傲和自豪,都用相机记录下来了。”由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突出贡献,张崇岫先后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历史回顾

  志愿军老战士宋广学:入朝第一战“打出了国威”

  10月26日上午,深秋的锦州阳光和煦。穿过一排东北老式民房的杂物棚,今年93岁的宋广学和87岁的张雅梅夫妇在一楼的家中等我,宋广学穿上了他最爱的军装,上面满满的都是军功章。宋广学和张雅梅两人都是志愿军战士,1929年出生的宋广学是辽宁省丹东市人,1947年9月入伍,先后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解放海南岛。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宋广学荣立一次集体一等功,12次个人三等功。

  隐蔽埋伏 打响抗美援朝第一枪

  “1950年解放海南岛之后,我们大部队行军十几天向北开进。火车开到长沙一带,听说朝鲜战争爆发,已经打到我们的鸭绿江边。我们的火车在武汉把粮食袋子装满之后,就一直开到了丹东。在当地进行了短暂的训练后,10月19日,党中央命令我们5个军连夜跨过鸭绿江入朝。”一夜之间,宋广学所在的40军前卫部队就进入了朝鲜,到处都是飞机的轰鸣和远程炮爆炸的声音。“我们一直在前边开路,夜晚行军,白天躲藏在森林里防止敌机轰炸。当时规定,我们的棉袄要反着穿,让大衣的衬里和雪地融为一体。”

  10月25日夜,宋广学所在部队在凉水洞与敌人遭遇。“凉水洞这里有一座大山,山下有一条很窄的公路,公路边有一条江,叫九龙江。我们354团在山顶上挖工事,选择制高点,占领山坡的阵地和公路。”10月26日上午8时50分,敌军的卡车队从温井方向沿公路驶来,这时候,宋广学所在的二营炮兵在排长的指挥下“嗵嗵”两炮把美军最后一辆卡车打着火了。随着三发红色信号弹,全团一起向山下的敌人开火,打得敌人连哭带嚎,从汽车上滚下来,现场一片狼藉。

  “敌人发觉我们只有轻武器后,多次组织反扑,最多时100多人一起往上冲。三营的1个战士一挺机枪射倒了20多人,班长范大勇带领全班击退了敌人5次反扑,身负重伤也不下火线。”激战持续到下午2时30分,354团在这次战斗中共毙敌364人、俘虏121人,两位美军少校级军事顾问分别被打死和俘虏,打响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第一枪。作为354团宣传工作队第一分队分队长,宋广学原本的任务是抓俘虏和运送伤员,然而在这次战斗中,他带领12名战士给二营的阵地送炮弹。“这次战斗打出了国威,打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我们要让祖国人民看到,志愿军是好样的!”

  九死一生 差2厘米被打穿肺膜

  1951年4月,第五次战役开始,宋广学所在的354团要派出三营抢占一个战略要地,阻止美军向西线战场增援的部队通过。宋广学当时在团政治工作队第一分队,负责加强三营的战场工作。作为分队长,宋广学带领两名战士跟随参谋长到指挥所。当天晚上7时多,他们来到了目的地。“当时那里已被敌军占领,设了5道防线阻止我们。”宋广学带着战士前往指挥所途中,敌人机枪射过来,一位战士当场牺牲,宋广学因为身上背着准备给烈士裹尸体用的白布,侥幸躲过扫射,白布上被打了四五个眼儿。“过了一道防线后,炮弹来了,卧倒!爬起来再冲上去,冲到第四五道防线后,我就觉得一发炮弹离我特别近,像一块大石头一样,狠狠地打到背后。我觉得喘气很困难,爬起来之后胳膊发麻,卫生员发现,子弹已穿透了我的前胸。抢救时医生说,还差2厘米就伤到肺膜了。”宋广学回忆。

  宋广学负伤回国治疗,被定为伤残军人,然而养伤三个月后,他又重返朝鲜前线,任354团二营机炮连文化教员。战场稳定后,宋广学被调回齐齐哈尔步兵学校学习、任教,1989年离休时任锦州基建干校校长。身上的三个伤疤,因蹚冰水而严重变形的手指、脚趾,是宋广学在战场上舍生忘死的印记。93岁的宋广学说:“我194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我一生的初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的使命。”

【编辑:叶攀】

最新资讯

猜你喜欢

知识 二极管的型号有哪些

2022-12

“疫”不容辞 火焰蓝的特殊“11·9”

2021-11

驴肉店里的培训班号称“考研包过”?济南警方侦破作弊案

2021-11

多地喊话!这类人拒不回国将注销户口!

2021-11

内蒙古民警暴雪中徒步8小时 寻回走失牛群

2021-11

浙江天台500多名视障者“重见天日”:好日子在光明中开启

2021-11

四川多所高校学子用“青春力量”助力疫情防控

2021-11

成都理工:三次全员核酸均为阴性 “三万人吃喝没人管”

2021-11